​明式家具,溪山清远

陈继儒曾在著述中描绘关于文人理想居所:一间屋,六尺地,虽沒庄严,却也精致;蒲作团,衣作被,日里可坐,夜间可睡;灯一盏,香一炷,石磬数声,木鱼几击……这也造就了明式家具中自带内敛含蓄的气韵,在晚明文人眼中,它們身上附着的,不是物质,而是精神內涵。

明式家具,溪山清远

明代文人士大夫是明式家具风格的奠定者,对闲暇时光、自由快乐的向往和“天人合一”的心灵体验贯穿了明文人的精神世界。空想色彩的理想主义和对诗意生活的追求成为明文人的一种生命态度,它突出了人志于道、游于艺的崇高感和自由度。


明式家具有着脱离形制之美以外的独特魅力,它拒绝夸张的造型,着眼于不经意处的精细打磨。简素空灵、天然去雕饰的艺术风格成为明式家具美的精髓。正如当时的文人存在的风骨,在入世与出世之间不事张扬、优雅内敛,追求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心境与万物的契合。

明式家具,溪山清远

明式家具不强调流光溢彩,不尚奢华,以朴实高雅为第一。摒弃了西方传统的繁复装饰,去掉不必要加工,追求简约明快的审美理念。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有云:“土木之事,最忌奢靡,匪特庶民之家当崇检朴,即王公贵人亦当以此为尚。”


当时人們的家具审美,已从涂漆的人工之美,转化为追求木质的天然之美和本真之美,所以明式家具百年使用与流传,体现了古人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艺术宗旨。而“天然”不等同于“简单”,明式家具形制丰富多样,其中形简工素之器为上品。素工思想,意味着“少做、做足”,尽可能減少不必要的部分,并将留下的必要元素做到完整、做到完美。

明式家具,溪山清远

“柔”是生命之初的外象,富有无限的潜力。也正是这种柔美的哲学赋予了明式家具无限的生命力,并给人种无限的想象空间。


如明式椅类家具外圆内方的腿足给人一种柔和美的同时,又让观赏者体味出其内在的刚强力之美。其中,柔美的最经典的写照要数明式圈椅外扩内敛式曲线形椅圈,其既拥有着明显的古典美痕迹,又有着特别柔和的观感和触感,极具回转灵动的生命气韵。

明式家具,溪山清远

郑板桥曾于《题画》有言:“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 


这种景致,风雨中有声,日月中有影,诗酒中有情,闲雅中有伴,人景交融,便是中国人文精神中的“天人合一”,亦是明式家具在中式空间的精神体现。一张案几、一堂家具,其横平竖直的线条勾勒出东方文化特有的神清气朗,使空间居室“留白”、“纯粹”,散发着浓郁的东方古老禅意,隐喻着自然、淡泊、清雅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