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讯
禅宗的智慧


讲演嘉宾 大生


溪山雅集 | 《禅宗的智慧》分享讲座


《中国书房》主编大生,虽为80后,却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思考,十分深入。擅长书法古琴,研究方向是古代思想史和佛教哲学,目前已出版《诗经密码》《悬崖边的名士》《诗说中国 • 耕读卷》等书籍。






|  讲座内容回顾  | 



大生老师首先介绍了佛教和禅宗。


佛教思想很庞杂。抛开宗教的故事、教条、规劝等等,在认识世界、方法论、思考方式等很多地方,貌似和维特根斯坦说得都非常类似;海德格尔绕来绕去被大家解释的晦涩难懂的很多地方,也都能在佛教哲学(尤其是中观体系)中,找到一一对应。


值得留意的是,佛教经文中常提到的“空”,如《心经》的“五蕴皆空”,空不等于无。“空”可以解释为所有因素具备、隐而未发的状态,或者说是现象之下尚无本质的状态,而并非“空无一物”。


禅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由初祖达摩创建,传至六祖慧能时开枝散叶,并逐步发展为现存的六个宗派。


禅宗首先是属于佛教文化范畴内,第二其目的是为悟道、解脱。所以理解禅宗智慧、公案,也必须在这两个范畴内展开。


溪山雅集 | 《禅宗的智慧》分享讲座


《六祖撕经图》南宋 梁楷



禅宗主张“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是佛教发展为一个庞大、复杂的语言文字体系、一个相对固化的躯壳时,为解构这一躯壳而创立,是对阿毗达磨经院哲学、繁琐的语言哲学的反叛。《大慧语录》卷二十谓:“古人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归到家了,自然不问程途;见真月了,自然不看指头矣。” 


禅宗用行为表达意义,避免人们陷入对语言的分别执着中。因此禅师们有很多看起来摸不着边际、莫名其妙的行为——这也给后人留下了很大的解释空间。



溪山雅集 | 《禅宗的智慧》分享讲座


大慧宗杲禅师(1089~1163)



佛教的认识论,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未经提纯的感性(颠倒认识、正确认识混杂)——理性(比量)——超越理性的感性(瑜伽现量、圣言量)。同时,佛教主张“我不偏袒佛,不嗔劫比罗。若所说如理,奉彼为大师”。认为一个人跟随老师(哪怕是佛陀),也不能盲信盲从,要看他讲的是不是如理如法。劣根者会盲目跟着导师、持其所说之法;而善根者从一开始,就避免“偏爱导师”、执着“此是我师、是彼所说”,而要观察他说的观点。当仔细分析后,坚定“他确实说的对,别的不对”,这时候,才坚定不移追随导师和其学说。



溪山雅集 | 《禅宗的智慧》分享讲座


南宋禅僧大慧宗杲书迹



佛教的“闻思修”,对于一般人而言,更多是在“闻”、“思”的阶段,从平常事中发现问题,开始“反思”(深入修行),因为无明最大的特征,就是“习以为常”。对于高僧大德,才进入“修”的阶段。


大生老师继而与我们分享了几个有意思的禅宗公案,如:德山棒、临济喝;云门饼、赵州茶;南泉斩猫、归宗斩蛇、磨砖成镜、一指禅……


讲到佛教与心灵鸡汤的区别,大生老师再次强调,脱离佛教思想(广义)语境、和求解脱的目的,所理解的各种“禅宗智慧”,都是望文生义、比附而来的道理,必然把禅宗庸俗化——其本质,只是让禅宗祖师给自己的想法做背书而已。


讲座之后,当代水墨画家郝如冰、「TRD中合深美」室内设计总监赵旭、画家仝凌飞与大生老师做了互动。


感谢此次活动协办方「TRD中合深美」的大力支持。



溪山雅集 | 《禅宗的智慧》分享讲座



座谈嘉宾(左至右)当代水墨画家郝如冰、「TRD中合深美」室内设计总监赵旭、画家仝凌飞、《中国书房》主编大生




|  讲 座 现 场  | 





溪山雅集 | 《禅宗的智慧》分享讲座


溪山雅集 | 《禅宗的智慧》分享讲座


溪山雅集 | 《禅宗的智慧》分享讲座


溪山雅集 | 《禅宗的智慧》分享讲座


溪山雅集 | 《禅宗的智慧》分享讲座


溪山雅集 | 《禅宗的智慧》分享讲座


活动部分听众朋友们合影